在后勤指挥系统的三个要素中,指挥机关与指挥对象实际上就是指挥者 与被指挥者的关系。它们的地位是相对的,任何一级指挥对象都兼有指挥者 和被指挥者的双重特性。因为系统是由若干层次构成的,就某一层次的指挥 对象而言,它既是上级指挥机关的指挥对象,同时又是下级指挥对象的指挥 机关。这种相对性、层次性和有序性的内在联系就形成了系统的基本结构。 其中各级指挥层次之间的联络关系,形成了后勤指挥方式;各级指挥信息的 采集、加工、处理和传输方式,形成了指挥手段。这也是系统结构的实际内 容和表现形式。 系统论的原理告诉我们,要素和结构是形成系统功能的基础,增强各要 素自身的功能和优化系统的结构,对于提高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效能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系统功能受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同的环境条件 可使系统的功能相去甚远,因此战役后勤指挥系统必须努力适应环境,这是 提高其效能的重要途径。 由此可见,影响和制约战役后勤指挥系统提高效能的各种因素,它们都 是通过对系统的要素、结构和环境发生作用,实现对系统的效能产生各种影 响。这就决定了战役后勤指挥系统效能结构的范围和内容,即系统要素效能、 系统结构效能和系统环境效能三大组成部分。 1、系统要素效能。在战役后勤指挥系统中,后勤指挥员是后勤指挥机关 的最高首长,他集领导、决策、指挥、管理、和组织、计划等职责于一身, 对于提高后勤指挥系统的效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后勤指挥机关是后勤指 挥员决策指挥的参谋机构和组织实施的职能机关,对提高后勤指挥系统的效 能起到重要作用。而后勤指挥手段,是保障指挥活动顺利进行的物质、技术 基础,它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程度直接影响后勤指挥系统发挥效能的 水准,其作用地位非常重要。因此,系统要素的效能结构应该包括后勤指挥 员的指挥水平、指挥机关的综合效率和指挥手段的自动化程度三个主要方 面。 第一,战役后勤指挥员的指挥水平。从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 的要求来看,后勤指挥员应具备较高程度的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后勤指挥才 能。这种指挥才能的高低直接地影响着后勤指挥的效能,其主要反映在他们 履行职责的能力及其效果上,即判断情况的准确性、决心意图的正确性和情 况处置的合理性等。 第二,战役后勤指挥机关综合效率。战役后勤指挥机关是由多个职能部 门组成的有机整体,它即是战役后勤指挥员的参谋机构,又是战役首长实施 战役后勤指挥的参谋机构。它必须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才能适应高技术条 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指挥的要求。其高效的内容包括:后勤信息支持的综 合效率、决策支持的综合效率、决心转化的综合效率、文电拟发的综合效率, 组织计划的综合效率和控制协调的综合效率等。 第三、战役后勤指挥手段自动化程度。为了实现高效的战役后勤指挥, 达到及时、准确、迅速的要求,必须广泛采用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后勤自 动化指挥工具,最大限度地提高后勤自动化指挥的程度。主要包括:信息处 理自动化程度、决策过程自动化程度、指挥控制自动化程度、情报通信自动 化程度、系统性能适用化程度和人机结合简单化程度等。 2、系统结构效能。根据系统整体有序性原理,由诸要素构成的系统是一 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可以产生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的系统功能。对于
战役后勤指挥系统而言,系统结构的效能主要体现在后勤指挥系统的组织结 构合理性、后勤指挥方式的灵活性两个方面。 其一,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组织机构的合理性。合理的组织结构,是实现 后勤指挥系统高效性的基础,也是实现系统功能放大的前提。因此科学合理 的组织结构是后勤系统追求的目标。它包括机构设置的合理性、责权区分的 合理性、人员比例的合理性等。 其二,战役后勤指挥方式的灵活性。指挥方式的灵活性主要反应后勤指 挥系统在其指挥活动过程中,能够对不同的指挥对象和指挥内容采取合理的 指挥方式,以提高后勤指挥的效率。它主要表现在集中与分散的灵活性、指 挥与指导的灵活性和协调与协商的灵活性等方面。 3、系统环境效能。建立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对其外部环境产生作用、发挥 功能。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效能就是要实现对保障系统、作战系统、高技术 武器系统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作用,从而实现 保障有力的目的。然而这些 环境因素是不断变化着的,尤其在高技术条件下,这种环境的变化之快、影 响之大,是很难预料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战役后勤指挥系统发挥效能 的稳定性。所以系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衡量系统功能的一个主要方面,也 是系统环境效能的主要内容。 战役后勤指挥系统对其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 系统与环境的调控性、系统与环境的动态稳定性、系统与环境的发展同步性、 系统对环境作用的连续性和系统与环境的一体化拓展性。 1、战役方向后勤联合指挥所 根据战役规模和战役样式的不同特点,当出现两个以上作战方向时,应 在主要方向上开设后勤联合指挥所。它应是战略层次战役后勤指挥部的派出 机构,任务是协调某一方向上的后勤指挥和后勤保障。一般情况下,它不是 一级后勤保障环节,也不应算是一级稳定的后勤指挥机构,仅是为了协助战 略性战役后勤的指挥而设立的一个临时协调机构。当然,它的作用和地位不 可低估,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条件下,大规模的线型战役样式是不大 会出现的,而集中在某些地区、某几个方向的作战将会成为主要的战役样式, 它们的得失将对战役全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对主要方向后勤联 合指挥所的建设和发展引起高度的重视。它的编成应充分体现其协调的职能 要求,应从战略性战役后勤指挥部派出部分人员并视情指派该作战方向有关 人员组成,担负该方向的后勤指挥任务。特殊情况下,对于远离战区的作用 地位突出的作战方向或地区,也可设立一级后勤保障环节,其实力由战略性 战役后勤指挥部划定,使其具备一定的保障能力,以保障部队机动作战的需 要。 战役军团后勤指挥机构。战役军团是指陆军合成集团军、空军集团军和 海军战役编队等。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中,它们是战役机动作战的主 要力量。其后勤应是建制实体,即既是一级指挥层次,又是一个保障环节。 它在战役后勤指挥系统中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是一级承上启下、不可逾越 的机构。既是合成部队后勤的主体,又是联合后勤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作 战要求,对于担负不同任务的战役军团,其后勤的实力、编成应有所区别, 战役后勤部门应从宏观上注意把握重点、兼顾一般,力求科学、合理地计划 和使用后勤力量。战役军团后勤指挥机构的编成,应由本军团副指挥员负责, 后勤指挥员和地方有关部门人员参加,担负本级后勤指挥任务,组织各项后
战役后勤指挥系统而言,系统结构的效能主要体现在后勤指挥系统的组织结 构合理性、后勤指挥方式的灵活性两个方面。 其一,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组织机构的合理性。合理的组织结构,是实现 后勤指挥系统高效性的基础,也是实现系统功能放大的前提。因此科学合理 的组织结构是后勤系统追求的目标。它包括机构设置的合理性、责权区分的 合理性、人员比例的合理性等。 其二,战役后勤指挥方式的灵活性。指挥方式的灵活性主要反应后勤指 挥系统在其指挥活动过程中,能够对不同的指挥对象和指挥内容采取合理的 指挥方式,以提高后勤指挥的效率。它主要表现在集中与分散的灵活性、指 挥与指导的灵活性和协调与协商的灵活性等方面。 3、系统环境效能。建立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对其外部环境产生作用、发挥 功能。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效能就是要实现对保障系统、作战系统、高技术 武器系统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作用,从而实现 保障有力的目的。然而这些 环境因素是不断变化着的,尤其在高技术条件下,这种环境的变化之快、影 响之大,是很难预料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战役后勤指挥系统发挥效能 的稳定性。所以系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衡量系统功能的一个主要方面,也 是系统环境效能的主要内容。 战役后勤指挥系统对其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 系统与环境的调控性、系统与环境的动态稳定性、系统与环境的发展同步性、 系统对环境作用的连续性和系统与环境的一体化拓展性。 1、战役方向后勤联合指挥所 根据战役规模和战役样式的不同特点,当出现两个以上作战方向时,应 在主要方向上开设后勤联合指挥所。它应是战略层次战役后勤指挥部的派出 机构,任务是协调某一方向上的后勤指挥和后勤保障。一般情况下,它不是 一级后勤保障环节,也不应算是一级稳定的后勤指挥机构,仅是为了协助战 略性战役后勤的指挥而设立的一个临时协调机构。当然,它的作用和地位不 可低估,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条件下,大规模的线型战役样式是不大 会出现的,而集中在某些地区、某几个方向的作战将会成为主要的战役样式, 它们的得失将对战役全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对主要方向后勤联 合指挥所的建设和发展引起高度的重视。它的编成应充分体现其协调的职能 要求,应从战略性战役后勤指挥部派出部分人员并视情指派该作战方向有关 人员组成,担负该方向的后勤指挥任务。特殊情况下,对于远离战区的作用 地位突出的作战方向或地区,也可设立一级后勤保障环节,其实力由战略性 战役后勤指挥部划定,使其具备一定的保障能力,以保障部队机动作战的需 要。 战役军团后勤指挥机构。战役军团是指陆军合成集团军、空军集团军和 海军战役编队等。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中,它们是战役机动作战的主 要力量。其后勤应是建制实体,即既是一级指挥层次,又是一个保障环节。 它在战役后勤指挥系统中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是一级承上启下、不可逾越 的机构。既是合成部队后勤的主体,又是联合后勤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作 战要求,对于担负不同任务的战役军团,其后勤的实力、编成应有所区别, 战役后勤部门应从宏观上注意把握重点、兼顾一般,力求科学、合理地计划 和使用后勤力量。战役军团后勤指挥机构的编成,应由本军团副指挥员负责, 后勤指挥员和地方有关部门人员参加,担负本级后勤指挥任务,组织各项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