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抢运物资、装备。目前,每个战区的民航部门都有一支相当可观的空中运 输力量,其飞行性能和飞行人员的素质良好,运载量大,可兼容战区民航, 依照国防法规纳入动员、使用范围,一旦需要立即征用。 三是逐步发展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的后勤装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 展,能够体现高技术水平的后勤装备,在形成后勤保障能力中所起到的作用, 已今非昔比。立足我军和地区战役后勤保障实际,我们认为,逐步发展适应 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的后勤装备,应做到 三个坚持:即坚持与战役作战 装备同步研制与发展;坚持自行研制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尽快完成由小到大、 由轻到重、由单一陆路运输到陆海空综合配套运输的转变;坚持标准化、通 用化、系列化。具体讲,就是要重点解决并实现 五个系列:①后勤指挥 自动化装备系列;②运输装备与物资保障装备系列;③多功能野战修理装备 系列;④现代化的医疗装备系列;⑤在后勤装备的总体上具备不同种类装备 的互换系列。高技术局部战争,物资消耗量巨大,小、轻型和单一的陆路运 输工具难以保障高强度作战的需要。对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在挖 掘和提高战区战役运输能力上花本钱、下功夫。 四是把战区战役后勤应急保障部队建成 野战军。要按照野战化、摩 托化、立体化的需要进行训练和建设,特别是要尽可能多搞一些活动仓库、 活动医院,像美军那样在海上建立预置仓库船队,在陆地建一些装着 轮子的基地, 轮式仓库、 轮式野战医院、救护所,真正做到能应 急,能快速机动,实施快速保障。 五是整治、建设与运输装备配套的交通运输网。要尽快改善我周边 热 点地区的交通状况,军地结合,以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为主,力争铺设铁 路,修筑等级公路,以及建设大型运输机起降场;要改造现码头,并根据国 民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交往的需要,建设新的深水码头,平时民需,战时保 障军用;要整治内河河道,靠近部队驻地新建内河码头,提高装载速度,为 部队机动争取时间;要接通机场、码头、公路、铁路车站之间的道路,形成 地面、空中、海上互相衔接、互为补充的 立体机动运输网。一旦爆发高 技术局部战争,宜陆则陆、宜空则空、宜水则水,保障应急作战部队快速、 立体机动。同时,加强战区战役后勤防卫战斗化建设问题也不容忽视。 谈未来局部战争战役后勤 寻机保障和创机保障 文若鹏 战役后勤保障时机通常可分为被动式寻机保障和主动式创机保障。 所谓 寻机保障,即战役后勤部队依靠自身力量,利用一切可能寻找到的 保障时机,所进行的战役后勤保障, 创机保障,即战役后勤部队与战役 作战部队协调配合,以遂行战役后勤保障任务为目的,利用主动的作战行动 创造的保障时机,所进行的战役后勤保障。 寻机保障面临新的挑战 创机保障地位日趋重要 一、高技术战场保障任务繁重,连续性强,但战役后勤保障时机出现的
概率变小 一是先进的侦察系统,使战役后勤利用隐蔽、伪装进行 寻机保障更 加困难。目前,高技术战场,从几万米高空,到地面、地下、水下,从前沿 到后方,多层次、全纵深的高技术侦察系统,把后勤保障设施和整个交通线 几乎全纳入其监视之下,后勤大规模、远距离的保障行动,难以避开高技术 侦察系统的 眼睛。先进的夜视器材,使战役后勤利用夜暗时机进行保障 的传统做法受到严峻挑战。 二是全方位、全纵深、全过程的打击,使战役后勤寻找安全的保障时机 难度更大。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38天的空袭,使伊拉克的化学工厂、核工 厂、炼油厂、油井等工业生产设施基本被摧毁,200多个弹药库、油料库、 给养库被炸毁,594座钢筋水泥机库被炸毁375座;海空运输线全被切断, 陆上运输线也几乎全被切断,使伊军后勤基本上丧失了寻找保障时机的可 能。 二、高技术战场变化急剧,更需及时保障,但战役后勤保障时机出现的 时间变短 一是战争过程缩短。战役后勤保障时机出现的时间必然相应缩短。 1965年印巴战争只打了17天; 1967年中东战争只打了6天; 1973年阿以战争打了18天; 1982年以黎战争只打了7天;英阿战争只打74天; 1986年美军袭击利比亚只用了1112分钟;这次海湾战争规模比较大, 也只打了42天。高技术战场,很难指望给后勤保障空出充裕的时间。 二是战役战斗节奏加快,战役后勤保障时机出现的时限必然相应缩小。 海湾战争中,开始第一天,多国部队在14小时内,实施三次大规模袭击,第 一次空袭分四个波次,时间长达2个多小时,出动飞机2000余架次。 42天的战争,飞机出动日平均2600架次,日投弹量近 1.2万吨,是朝 鲜战争日投弹的20倍。这种高频度、高密度的空袭,要让战役后勤进行寻机 保障活动,别说寻找时机不现实,即使出现时机,持续时限极短,很难有利 用价值。 三是战役战斗连续性增强,战役后勤保障时机可利用的间隙更小。未来 战役连续性增强,一战接着一战,或战役进程呈现犬牙交错的交叉期。此断 彼连。即使偶尔出现战役短暂间隙,一则非常短暂,二则一旦被对方发现后 勤保障有所行动,那么,很可能意味着下一战役或战斗的开始。因此利用这 种间隙中的短暂保障时机完成下一战役后勤保障任务的可能性也变得更小 了。 三、高技术战场的三维空间特征,需要立体保障,但战役后勤保障行动 在空间上的选择余地变窄 一是未来战场前方后界限模糊和地球物理战的出现,使战役后勤二维空 间构选择余地更小。现代战争中,美军的 非线式作战、岛式作战和 前苏军 大纵深机动作战,都使战役由原来的一线交战变为全纵深交战, 前后方界限更加模糊。这种 我中有敌,敌中有我的群岛 式战役态势,使战役唐勤的活动范围受到更大的限制,使后勤保障所能选择 的余地在二维平面上进一步缩小。 二是立体战争,使战役后勤三维空间选择余地受限。高技术战争早已打
概率变小 一是先进的侦察系统,使战役后勤利用隐蔽、伪装进行 寻机保障更 加困难。目前,高技术战场,从几万米高空,到地面、地下、水下,从前沿 到后方,多层次、全纵深的高技术侦察系统,把后勤保障设施和整个交通线 几乎全纳入其监视之下,后勤大规模、远距离的保障行动,难以避开高技术 侦察系统的 眼睛。先进的夜视器材,使战役后勤利用夜暗时机进行保障 的传统做法受到严峻挑战。 二是全方位、全纵深、全过程的打击,使战役后勤寻找安全的保障时机 难度更大。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38天的空袭,使伊拉克的化学工厂、核工 厂、炼油厂、油井等工业生产设施基本被摧毁,200多个弹药库、油料库、 给养库被炸毁,594座钢筋水泥机库被炸毁375座;海空运输线全被切断, 陆上运输线也几乎全被切断,使伊军后勤基本上丧失了寻找保障时机的可 能。 二、高技术战场变化急剧,更需及时保障,但战役后勤保障时机出现的 时间变短 一是战争过程缩短。战役后勤保障时机出现的时间必然相应缩短。 1965年印巴战争只打了17天; 1967年中东战争只打了6天; 1973年阿以战争打了18天; 1982年以黎战争只打了7天;英阿战争只打74天; 1986年美军袭击利比亚只用了1112分钟;这次海湾战争规模比较大, 也只打了42天。高技术战场,很难指望给后勤保障空出充裕的时间。 二是战役战斗节奏加快,战役后勤保障时机出现的时限必然相应缩小。 海湾战争中,开始第一天,多国部队在14小时内,实施三次大规模袭击,第 一次空袭分四个波次,时间长达2个多小时,出动飞机2000余架次。 42天的战争,飞机出动日平均2600架次,日投弹量近 1.2万吨,是朝 鲜战争日投弹的20倍。这种高频度、高密度的空袭,要让战役后勤进行寻机 保障活动,别说寻找时机不现实,即使出现时机,持续时限极短,很难有利 用价值。 三是战役战斗连续性增强,战役后勤保障时机可利用的间隙更小。未来 战役连续性增强,一战接着一战,或战役进程呈现犬牙交错的交叉期。此断 彼连。即使偶尔出现战役短暂间隙,一则非常短暂,二则一旦被对方发现后 勤保障有所行动,那么,很可能意味着下一战役或战斗的开始。因此利用这 种间隙中的短暂保障时机完成下一战役后勤保障任务的可能性也变得更小 了。 三、高技术战场的三维空间特征,需要立体保障,但战役后勤保障行动 在空间上的选择余地变窄 一是未来战场前方后界限模糊和地球物理战的出现,使战役后勤二维空 间构选择余地更小。现代战争中,美军的 非线式作战、岛式作战和 前苏军 大纵深机动作战,都使战役由原来的一线交战变为全纵深交战, 前后方界限更加模糊。这种 我中有敌,敌中有我的群岛 式战役态势,使战役唐勤的活动范围受到更大的限制,使后勤保障所能选择 的余地在二维平面上进一步缩小。 二是立体战争,使战役后勤三维空间选择余地受限。高技术战争早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