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训练要突出带半实体、实体和地方支前力量、与海军海上保障协同的演 练,在战役后勤意识上增强合成性、协同性、综合性。以便一有情况,作为 集团军领率机关就能快速组织实施后勤指挥,搞好协同,才能充分发挥军民 整体保障的威力。 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组织后勤支援问题的探讨 曾宪江 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组织人民后勤支援,支援范围扩大,动员难度增 大;支援方式发生变化,时效性更加突出、支援涉及面广,协调更为复杂。 因此,必须认真贯彻军委新时期的战略方针,着眼于高技术条件下后勤保障 的特点,坚持以 大后勤思想为指导,按军民一体化保障的要求,全力支 援参战部队夺取登陆战役的胜利。本文就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对组织人民 后勤支援的对策作一探讨。 组织登陆战役人民后勤支援,省军区系统应充分发挥军民一体化保障的 协调作用,根据战区首长意图和部队后勤需求,周密计划,统一指挥,统筹 兼顾,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运力,发挥整体支援效能,完成战区赋予的支 援任务。 一、建立动员机构,实施快速动员 组织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人民后勤支援的动员,必须在省委、省政府、 省军区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实施,需要建立军民结合的后勤动员机构。 省军区后勤系统应建立后勤动员机构,组成省军区、军分区、县 (市、 区)人武部多层次的后勤动员系统。省军区后勤部可增编一个后勤动员处。 地方政府应建立后勤动员领导机构。省成立国防后勤动员委员会,地 (市)、 县成立后勤动员领导小组。行业主管部门应建立后勤动员执行机构。各级军 队和地方后勤动员机构应对口配套,各司其职,战时互派人员,密切协同, 使国防后勤动员体制趋于完善,人民后勤支援动员协调一致。 为使服务于经济建设、社会保障的地方力量,迅速转化为服务于战役后 勤保障所需的支援能力,必须结合地方领导管理体制,运用法律、行政、经 济的手段,实施快速动员,做到 三个结法律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给战时后勤动员带来了新的情况。如:个体、私营 和 三资企业的大量出现;不少技术人员停薪留职,进入人才市场,受雇 于非国有企业单位等。对他们实施战争后勤动员,应依据动员法律明确的对 象、内容和程序来完成,用法律规范后勤动员行为。对境内一些国有的行政 事业单位和大中型企业,则以行政手段实施后勤动员。特别是对动员中的重 点、难点问题,要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双管齐下,保证动员工作落到实处。 条条和块块动员相结合。省内的军工企业、国家部属企业、省 地市属企业分布于各地、县,它们的领导和管理关系各有不同,为使后勤动 员快速、便利,应根据地方管理体制的现状,抓住 龙头,结合支援专业 机构设置的要求,合理区分动员任务。对航空、航运、交通系统运输单位、 专设科研所、金融、物资系统建制单位、粮食等行业以 条条动员为主; 对国家部属企业、省地分布在地县的企业以及医院、防疫、燃料、副食品、 日用品、三材、社会运输和修理力量等实施块块动员。
无偿与有偿动员相结合。组织后勤动员,应本着一切服从、服务作战需 要,兼顾军民利益的原则,明确参加作战支援是每个单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公有制和人民群众支援作战的热情为实施无偿动员提供了基础,市场经济的 建立和发展,又需要有偿动员。区分无偿动员与有偿动员,可减小动员工作 难度,提高动员速度和质量。它应根据所有制性质、企业经营状况、对群众 生活影响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对国有企业、军工企业、集体企业和一些 三 资企业亦可采取部分有偿的方法实施动员。 二、着眼支援功能,完善组织体系 为了利于完成支援任务,增强后勤动员的针对性,必须着眼于强化支援 功能,建立多层次、专业齐全、职责分明的后勤支援的组织体系。主要包括 指挥机构、专业机构和自身保障机构三个组成部分。 指挥机构由同级的军队、地方动员机构派员组成,负责指挥协调人民后 勤支援行动。机构内部由动员执行机构派员组成专业指挥组,分别组织各专 业的支援行动。 专业机构以省、地 (市)支援力量为主,应根据支援任务,参照军队后 勤专业进行设置。利用地方科研、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等技术人员组成后 勤科研机构。以制造、生产等军工企业为中心,形成军品生产基地和飞机、 导弹、舰船、车辆装备维修机构。以省交通、卫生、粮食、物资、商业、金 融等行业分别组建一批运输团、船运大队、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急救中心、 物资仓库、野战银行、物资供应站等专业机构;以地 (市)、县相应力量, 组成运输队、修理队、手术队、救护队、防疫队、物资周转仓库和供应点等 组织。 自身保障机构。一般由担负支援任务的行业、部门、单位自行设置,主 要解决支援行动中的吃、住、行、运、救、修、防等问题,不足的可由县(区) 一级支援指挥机构组织调剂。对执行机动支援任务的应配备机动保障力量。 支援通信保障,由各级指挥机构利用地方设施设备,统一组织。 各类支援机构的设置,应尽量保持原单位的完整性。选派懂业务、会指 挥的人员担任领导。并建立各种支援的机动和预备力量。 三、开辟多元的支援渠道,提高支援效益 人民后勤支援应适应高技术条件下登陆作战的特点,支援任务、对象和 部队需求规律,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采取定点支援、应急支援、伴随支援、 巡回支援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满足部队后勤保障的需要。 组织定点支援。定点支援就是将各后勤支援力量,部署在相对固定的地 点,用于支援境内集结部队和过境部队机动,对部队通过的道 (航)路实施 交通管制,恢复可能被敌人破坏的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组织 定点支援要把握选定位置、配套支援力量两个重点。通常将支援力量配置在 部队集结地区、机动部队通过的道路和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附近。支援力量 按功能编成军粮、油料、三材供应站,医疗救护队,道路车辆抢修队等, 在一个行政区域内,形成完整的综合支援部署。 组织应急支援。各级支援指挥机构,应掌握一部分支援的人力、物力、 运力,用于在境内部队后勤供应中断,部队后勤遭敌袭击,丧失保障能力和 反空袭、反空降后勤保障等紧急情况下的后勤支援。应急支援力量通常由预 备支援力量组成,配置在指挥机构附近、便于通信联络和机动的地区。 组织伴随支援。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船只需要量大、物资运量大,内
无偿与有偿动员相结合。组织后勤动员,应本着一切服从、服务作战需 要,兼顾军民利益的原则,明确参加作战支援是每个单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公有制和人民群众支援作战的热情为实施无偿动员提供了基础,市场经济的 建立和发展,又需要有偿动员。区分无偿动员与有偿动员,可减小动员工作 难度,提高动员速度和质量。它应根据所有制性质、企业经营状况、对群众 生活影响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对国有企业、军工企业、集体企业和一些 三 资企业亦可采取部分有偿的方法实施动员。 二、着眼支援功能,完善组织体系 为了利于完成支援任务,增强后勤动员的针对性,必须着眼于强化支援 功能,建立多层次、专业齐全、职责分明的后勤支援的组织体系。主要包括 指挥机构、专业机构和自身保障机构三个组成部分。 指挥机构由同级的军队、地方动员机构派员组成,负责指挥协调人民后 勤支援行动。机构内部由动员执行机构派员组成专业指挥组,分别组织各专 业的支援行动。 专业机构以省、地 (市)支援力量为主,应根据支援任务,参照军队后 勤专业进行设置。利用地方科研、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等技术人员组成后 勤科研机构。以制造、生产等军工企业为中心,形成军品生产基地和飞机、 导弹、舰船、车辆装备维修机构。以省交通、卫生、粮食、物资、商业、金 融等行业分别组建一批运输团、船运大队、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急救中心、 物资仓库、野战银行、物资供应站等专业机构;以地 (市)、县相应力量, 组成运输队、修理队、手术队、救护队、防疫队、物资周转仓库和供应点等 组织。 自身保障机构。一般由担负支援任务的行业、部门、单位自行设置,主 要解决支援行动中的吃、住、行、运、救、修、防等问题,不足的可由县(区) 一级支援指挥机构组织调剂。对执行机动支援任务的应配备机动保障力量。 支援通信保障,由各级指挥机构利用地方设施设备,统一组织。 各类支援机构的设置,应尽量保持原单位的完整性。选派懂业务、会指 挥的人员担任领导。并建立各种支援的机动和预备力量。 三、开辟多元的支援渠道,提高支援效益 人民后勤支援应适应高技术条件下登陆作战的特点,支援任务、对象和 部队需求规律,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采取定点支援、应急支援、伴随支援、 巡回支援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满足部队后勤保障的需要。 组织定点支援。定点支援就是将各后勤支援力量,部署在相对固定的地 点,用于支援境内集结部队和过境部队机动,对部队通过的道 (航)路实施 交通管制,恢复可能被敌人破坏的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组织 定点支援要把握选定位置、配套支援力量两个重点。通常将支援力量配置在 部队集结地区、机动部队通过的道路和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附近。支援力量 按功能编成军粮、油料、三材供应站,医疗救护队,道路车辆抢修队等, 在一个行政区域内,形成完整的综合支援部署。 组织应急支援。各级支援指挥机构,应掌握一部分支援的人力、物力、 运力,用于在境内部队后勤供应中断,部队后勤遭敌袭击,丧失保障能力和 反空袭、反空降后勤保障等紧急情况下的后勤支援。应急支援力量通常由预 备支援力量组成,配置在指挥机构附近、便于通信联络和机动的地区。 组织伴随支援。高技术条件下登陆战役船只需要量大、物资运量大,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