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朝就像是一棵腐朽的参天大树。
    刘辩只能修修剪剪,就是为了能够让他更健康。
    灵帝一朝,买官卖官严重,给刘辩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卖官来的钱财,被灵帝挥霍一空。
    给刘辩剩下一大堆吃俸禄的官员!
    朝廷的税收,只剩下司隶一地,刘辩要养军队,又如何养得起这么多闲人。
    闲人注定不招人待见!
    可惜刘辩还不能一刀切,否认灵帝的卖官行为,否则就是不孝,更有损汉室威严信誉。
    刘辩深知信誉的重要性。
    “朝廷的官僚,太臃肿了。”
    刘辩不止一次提到这件事,贾诩曾经进言,直接根治!
    或许,正是因此,诸侯才会扶持刘协奋起抗争。
    想要通过支持刘协,与刘辩抗争。
    可惜最终胜出的是刘辩!
    陈留王刘协,改封弘农王,迁入关中囚禁起来。
    刘辩没有杀他。
    通过这次机会,刘辩清理了司隶的世家,说不定下次清理其他州世家还会用上。
    刘辩放过了密信党,但没有放过袁槐党派。
    贾诩、荀攸、荀彧、郭嘉、戏志才等人,忙碌不堪,前往司州各地,抄家灭族。
    刘辩从来不是心慈手软之辈,世家掌控着天下大多数的财富。
    他们不可能乖乖地交出来!
    举个例子,现在的大汉农耕,以“农庄”为主。
    就是个体户很少,全都是庇护在世家之下。
    大汉人口普查为何只有三千万人?
    因为只计算了在籍之人,像是世家奴仆等,就不会计算在人口之中。
    人家不必纳税啊!
    徐州乃是富商聚集之地,曹操的老家就不必说了,徐州糜家就是其中的大户。
    大到什么程度呢?
    家仆万人,堪比一县人口。
    如今天下大乱,糜家收揽的人口,恐怕早就突破了数万人。
    世家荼毒天下,便在于此。
    灵帝一朝,天灾不断,这是造反无数的原因之一。
    土地兼并也在其中占据了很大的成分。
    而世家大都以农庄的形式耕种,圈起来一大块地。
    地主家有粮,百姓家没有。
    刘辩的新农业产品,比如红薯、玉米等,对土地要求比较低,扩大了可耕种的面积。
    但是那些良田,刘辩就不觊觎了吗?
    不可能!
    刘辩通过袁槐事件,着手解决了这件难题,扩大了生产力。
    可惜的是,司隶杀得人头滚滚。
    封建社会就是如此,但凡道理说得通,刘辩也不会直接动手。
    动手反而是最干净利落的做法。
    这些收回来的土地,刘辩收为国有,或者划归皇室名下。
    朝廷和皇室的土地,有哪个崽子敢吞并?
    刘辩再将田产免费租借出去,安排流民耕种。
    耕种三年后,只要付出一定代价,这些天产才会属于百姓。
    刘辩是不会直接分给他们的!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是一项大工程,刘辩交给了荀彧,至于玻璃生产等事,贾诩直接接手了。
    这是摘桃子吗?
    非也。
    刘辩不会以此来评判一个人的功绩!
    有些朝廷官员颠倒黑白,抢功冒功,那是瞒着刘辩,刘辩只能从奏折中得知事情的全部经过。
    荀彧的努力,就在刘辩眼皮底下,有什么好担心的。
    将朝廷的一个个障碍和隐患排除,这种感觉很爽。
    不知不觉,来到了192年4月。
    闹得沸沸扬扬皇位之争,准备工作这么久,结果不到一个月就分出了胜负。
    令人唏嘘不已!
    天下为此震惊。
    袁绍的隐忍和叛逆,终究还是给他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背叛家族的人,不会有好的名声。
    因为世家掌控着舆论权!
    一时间,袁绍成为被士林抨击的对象。
    袁绍只能足不出户,躲在“光芒万丈”的府匾下。
    刘辩可不是吃素的,当然要进行反击。
    “朕要创办报纸。”
    众人疑惑不解,什么是报纸?
    贾诩率先提出了疑惑,刘辩只好解释了一番。
    “陛下,大汉读书人甚少,恐怕很难执行下去。”
    “朕就是写给读书人看得,再京师之地,可增设读报员,前往司州各县进行读报,告之百姓即可。”
    “陛下英明!”
    刘辩将报纸的概念讲述了一遍,众人脑海中都有了一定的雏形。
    “陛下,这件事交给在下,如何?”郭嘉主动请缨道。
    一来,报纸充满了新鲜感。
    二来,郭嘉在京师,还没有具体的职务。
    三来,这个职务很轻松的样子。
    “好,朕便交给你。”
    “谢陛下!”
    其中报纸的难点在于,没有便捷的纸张。
    大汉朝已经有纸张诞生了,只不过产量非常可怜,质量也不好。
    因此,读报员才是重中之重,交给郭嘉刘辩也放心。
    培养人才嘛!
    郭嘉接管此事后,仅仅七天,他就开始反击,为袁绍正名。
    洋洋洒洒一篇文章,全都在歌颂刘辩和袁绍。
    君臣是如何巧计百出,将诸侯耍得团团转。
    百姓拍案叫绝!
    郭嘉这个不要脸皮的,竟然直接找上门来,向刘辩讨要赏赐。
    “此文具大才,出自何人之手?”
    “大儒蔡邕。”
    刘辩恍然,多问了一句话道:“此人改过自新了?”
    郭嘉眼前一亮,他恰巧欠蔡邕一个人情,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还了。
    “不错,被陛下责罚后,他一直在府中钻研学问,写书。”
    “既然如此,邀请他成为主编吧。”
    “谢陛下!”
    刘辩点点头,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郭嘉也满足这样的结果,虽然主编不是什么官,但是在他的领导下,迟早会发扬光大。
    不久后,京兆尹曹操有书信传来,长安西北方向的右扶风、左冯翊两郡,回归朝廷。
    至此,司隶各郡,都归于刘辩的统治。
    袁绍的名誉,也刷回来了,刘辩打算让他出去避避风头。
    “本初,你去担任河内太守怎么样?”
    袁绍没有丝毫犹豫,直接答应了。
    至此,刘辩的地盘更加巩固了。
    河东郡有张辽,张绣、高顺辅佐,统兵三万。
    京兆尹有曹操,夏侯惇、夏侯渊辅助,统兵三万。
    河内郡有袁绍,颜良、文丑辅助,统兵三万。
    三地将洛阳包围在中间,形成第一道防线。
    刘辩再也不会半夜睡不踏实!

章节目录


三国之少年帝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江山美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江山美人并收藏三国之少年帝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