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是朝廷唯一的声音!
    也是天下唯一的主人!
    张燕匍匐在地上,解除了兵权。
    “张燕为上党太守,兵力三万!”
    他的兵权,直接被刘辩削去一大截。
    解甲归田的人马,则是回到河东郡,继续发展生产。
    刘辩承诺给他们足够的土地,足够的补偿,甚至加上牛羊。
    张燕等人非常满足。
    至于张白骑,看到麾下兄弟兴高采烈地讨论这件事,也闭口不言了。
    他们追逐幸福去了!
    刘辩之所以仍然给张燕留下三万兵马,是因为黑山众已经习惯了打打杀杀的生活。
    若是全部解甲归田,说不定会引发治安问题。
    刘辩给张燕保留了足够的颜面,也终于了却了一桩心事。
    并州再也不会有庞大的势力阻碍发展!
    至于太原太守的人选,刘辩直接提拔了王凌。
    卖了王允一个面子。
    王凌的能力的确不错,他缺少一个发挥的舞台。
    最让刘辩头疼的,还是并州刺史的人选。
    如今刘辩彻底掌控了两州之地,一地为司隶,一地为并州。
    司隶校尉为朱儁。
    那么并州刺史,任命谁比较靠谱呢?
    若是才能不比张杨,刘辩何必如此费心。
    因此,并州刺史的才能必须在张杨之上。
    而且并州身为边疆,需要处理各种问题。
    不管是边防问题,还是发展问题,都是重中之重。
    需要一名有能力的刺史率领并州走向繁荣。
    一时间,刘辩没有想出一个所以然来,便决定率军回师。
    一路上百姓欢呼雀跃,庆祝此事。
    匈奴之患,百年内不成问题!
    男丁的战死,再加上妇孺的南迁,匈奴已经名存实亡。
    这种事,交给大臣处理即可,刘辩没有闲工夫操心。
    他一回到洛阳,各种事情接踵而来。
    其中以并州刺史之位最为重要。
    不少人盯着这个位置,甚至找到了刘辩,做出了暗示。
    其中皇甫嵩就暗示,自己的侄儿皇甫郦是个好人,儿子皇甫坚寿是大好人。
    以皇甫嵩的地位,向刘辩要点东西无所谓。
    但是刺史之位,还是免了。
    刘辩好不容易收了并州,若是不能给皇权带来助益,收回来干什么?
    必须任命自己的绝对亲信。
    刘辩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曹操和袁绍,这二位都是大才。
    只不过能力太强,刘辩暂且不打算重用。
    朝廷的实力必须是地方的十倍!
    否则刘辩不会轻易冒险。
    难不成完全相信人心这种东西?
    刘辩犹豫间,还收到了一份推荐名单,来自尚书卢植!
    若是他亲自去担任并州刺史,刘辩还能勉为其难答应。
    可是他竟然推荐公孙瓒!
    这就令人大跌眼镜了。
    诸侯反叛的时候,公孙瓒就有参与,只不过为了招揽赵云,刘辩放了公孙瓒一马。
    难不成卢植真的认为,刘辩对公孙瓒没有戒心?
    真的是欣赏他镇守边疆?
    这只是其中一部分理由。
    最大的原因还是赵云。
    如今赵云已经向刘辩效忠,再提拔公孙瓒,完全是给自己添堵。
    还是非常扎心那种。
    卢植的第二个人选就更加搞笑了,竟然是刘备!
    刘辩崛起的时候,桃源结义已经过了好几年了,他没有机会招揽张飞关羽,这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
    当然,刘辩也可以招揽刘辩,间接将张飞关羽收入囊中。
    只是刘备是刘协的皇叔,可不是刘辩的。
    刘备和公孙瓒的才能,的确足够担任一方刺史,只可惜刘辩连曹操、袁绍都不任命,又怎么会轮到他们。
    卢植太关照他的两个学生了!
    司徒王允也是心痒痒,只不过他没有直接出手,而是让马仔上书,希望任命王凌为并州刺史。
    王凌为一地太守,刘辩就已经是破格提拔了。
    直接当刺史?
    太高估他了!
    若是他真的成为了刺史,并州将难以给刘辩提供帮助。
    因此,刘辩将主意打到了戏志才、郭嘉、荀彧等人身上。
    但是思索一番后,刘辩还是决定留下智囊团。
    留在刘辩身边,他们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还剩下河东太守张辽这一人选!
    张辽就是并州人,治理并州有一定的基础。
    而且张辽文治武功还是比较全面的,满足发展并州、守护疆土的要求。
    可是,有一个矛盾点需要解决。
    曹操和袁绍,都为刘辩立下莫大的功勋,功绩都在张辽之上。
    为什么提拔张辽,不提拔他们?
    刘辩解释不清楚。
    虽然他可以以喜好决定,但是人心是脆弱的。
    别看属下都是忠心耿耿,你对他们不好试一试?
    刘辩必须拿捏准确,掌握君臣之道,才能长治久安。
    否则打压了一帮诸侯,又培养了一帮出来。
    有什么意义!
    因此,张辽不适合担任并州刺史,哪怕他是能力非常合适的人选。
    刘辩翻了翻自己的脑海,又弹出来一个极其合适的人选。
    那就是弘农太守钟繇!
    这个人的统帅和政治都很高,背景也比较干净。
    群臣已经适应了刘辩的任命,火箭般攀升。
    贾诩、荀攸等人就是如此。
    多一个钟繇又有何妨?
    曹操和袁绍或许难以接受张辽的提拔,但是对于钟繇,一定无感。
    一个陌生人被提拔,也就那样了。
    只要刘辩继续关照他们,就不必担心各种问题。
    刘辩已经以行动,一次次证明了这一点。
    于是,钟繇脱颖而出,被刘辩任命为并州刺史。
    圣旨一出,所有小伙伴都惊呆了。
    钟繇之前不过刀笔吏,被提拔为弘农太守,就已经是恩宠了。
    现在直接飞到并州刺史之位,所有人都羡慕嫉妒恨。
    但是没有一个人跟刘辩反馈,钟繇不合适!
    因为刘辩的眼光,一如既往地毒辣。
    荀攸、贾诩等人,都用自己的才能,让所有人闭嘴。
    当然,也有不服气的人,只不过他们不敢找刘辩的麻烦。
    钟繇也是如此。
    为了平衡并州战力不足的问题,雁门太守变成了张辽!
    明面上,张辽由司隶河东,改任雁门太守,是由中央贬到地方,
    实际上,张辽的权势更重了。
    雁门郡地处边境,需要更多的兵马驻守。
    兵力一下子扩充到了五万!

章节目录


三国之少年帝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江山美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江山美人并收藏三国之少年帝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