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刘辩就已经命令马钧着手造纸术的改良和活字印刷术的应用。
    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还不够。
    所幸刘辩直接拿到了奖励,让马钧照着步骤一试。
    直接解决了马钧的难题!
    “陛下,成了!”马钧兴奋不已。
    他清楚地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
    书籍的价格将会大幅度降下来,天下士族将兴起。
    现在的读书人,都是“游学”。
    除了一些藏书丰厚的世家,寒门子弟根本不可能闭门造车。
    因为他们穷得连一本书都没有!
    为了学习知识,只能到处拜访名师。
    运气好,就被名师看中,选为旁听,或者关门弟子。
    这才有书可读。
    或者去当大户人家的伴读,公子哥学什么,就跟着学什么。
    大户人家的书籍也会供你观看、阅读。
    想要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籍,绝对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卖掉一本书,都够自己半月、甚至一个月的伙食,更别提买一本新书了。
    而且,看一本书,能有什么长进。
    哪个大才不是博览群书?
    要是买一千本书,除了顶级世家,没人能够做到。
    古往今来,不少大儒有教无类,也只不过教授几百名学生。
    人力有极限。
    因此,廉价书籍的诞生,将是一场重大的改革。
    不仅仅是思想,还有其他。
    刘辩清楚地认知到这一点,马钧亦然。
    “陛下,臣已经迫不及待了。”
    刘辩能够感受到马钧的兴奋以及喜悦,于是没有阻止。让他将激情燃烧到底。
    “宫廷藏书,都给朕印刷一遍,其中《说文解字》一说,朕要一万本。”
    所谓说文解字,就是最早的一部字典。
    也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
    意义重大!
    只不过后世直接遗失了。
    为了避免这种事诞生,刘辩直接将这本奇书印刷出来,流传出去。
    作为第一本商品!
    不错,刘辩没有打算免费提供给任何人。
    如果这种商业行为,不能给刘辩回血,所谓的公益也不会长久。
    等到形成一定的良性循环,刘辩才会考虑免费发放书籍。
    在此之前,任何的假装?大方,都是自杀行为。
    马钧的效率很高,排版什么的,三天时间就完成了。
    唯一的麻烦在于,造纸速度跟不上。
    刘辩提供了工艺,但是造纸规模很小。
    纸箱不够用!
    直到一个月后,马钧才完成刘辩的任务。
    一万本《说文解字》!
    在刘辩的要求下,前文还附送了《三字经》。
    三字经是启蒙书籍,配上说文解字,绝妙。
    三字经这本书到了南宋才出书,阅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用来识字。
    而且,三字经弘扬的是儒家思想,非常符合大儒们的胃口。
    等到书籍一出,刘辩就召集朝中大儒前来欣赏。
    其中包括韩融、蔡邕、马日磾、卢植等人。
    卢植打开一看,就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里面的儒家思想非常明朗,让人看了拍案叫绝。
    只不过儒家之中,也有其他派系。
    比如荀子就说“人之初,性本恶”。
    他的思想和法家更加接近,常常被称为儒皮法骨。
    颖川荀氏就是其后代。
    其中的派系之争暂且不提。
    卢植觉得手中的书,可以称为绝唱!
    儒家经典啊!
    此书对儒家思想的解读非常到位。
    蔡邕也是赞不绝口。
    只不过在看到后面的说文解字,他愣了一下。
    “陛下,为何会有两部书籍?”
    刘辩与蔡琰关系确定以后,蔡邕就成为了国丈,身份地位尊崇。
    “前文识字,后文查字。”
    蔡邕拜服,又仔细研读了一遍,没有发现太大的问题。
    更是爱不释手。
    “朕打算推广此书,尔等可有意见或者建议?”
    “臣等无异议!”
    在场的大儒纷纷拜服。
    刘辩再问:“你们就没有发现,手中的书籍有何不同吗?”
    众人的注意力再次回到书籍中,在刘辩的提醒下,他们果然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如今竹简还是重要的保存文化的方式!
    谈论书籍,都是以卷为单位。
    因为纸张虽然发明出来了,可是非常粗糙,更不适合储存。因此,纸质书籍还是非常少的。
    蔡邕一看就发现的奥妙所在,他们之前被书籍中的内容吸引,没有注意到。
    “陛下,纸书容易受潮,容易撕碎,恐怕保存不了多久吧。”
    刘辩笑了笑,道:“尔等可以撕扯一本看看。”
    “使不得!使不得!”蔡邕直摇头。
    不管如何,书籍就是书籍,身为爱书之人,蔡邕怎么舍得毁坏经典。
    刘辩命人拿出一部分空白纸张,递给众位大儒。
    蔡邕轻轻一扯,竟然没有那种撕裂感。
    韧性很好!
    他又尝试了几次,不断加大力量,这才扯出一片。
    虽然不如竹简,但是纸书胜在方便!
    如果书籍都是用这种纸张,的确可以整编成书!
    “陛下,这种纸张有很多吗?”
    “不错,朕已经命令改良了造纸术。”
    此言一出,顷刻间引起了哗然。
    这岂不是意味着,以后书籍都可以用纸张来承载?
    “陛下,贵不贵?”蔡邕再次追问道。
    如果书籍非常昂贵,也会失去了意义。
    “一本书,大概五十铢。”刘辩道。
    哇!
    大儒们再次倒吸一口凉气,这真是太便宜了!
    便宜到令人想吐血啊!
    就算是寻常百姓,只要肯努力,买一本识字书不是问题。
    这意味着什么?
    儒家经典将得到更良好的传播!
    “不错,真是不错,此乃千秋万代之基业!”卢植激动万分地道。
    刘辩停顿了一会儿,给大儒们消化的时间,这才道:
    “朕需要你们宣扬出去。”
    “这是臣等的荣幸!”
    刘辩非常满意,过后特地留下了蔡邕。
    因为他家里藏书非常丰厚,万券之多。
    堪比宫廷藏书!
    刘辩除董卓动作非常迅捷,保护了洛阳这个文化宝地。
    否则一次迁徙,不知道有多少书籍会流失。
    “陛下,臣一定不会吝惜!”蔡邕郑重地做出承诺。
    不就是借用书籍嘛,就算都拿去,蔡邕也觉得划算!

章节目录


三国之少年帝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江山美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江山美人并收藏三国之少年帝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