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统帅的部队并不多,只有几万人。
    他感到防御吃力,刘辩一点都不惊讶。
    因为刘辩给他的命令是,保护雁门郡全境。
    镇守边疆有一个尴尬的点。
    那就是必须有充足的人口进行生产和发展。
    但边疆无疑是非常危险的,常常有异族劫掠。
    这就非常难受了。
    为什么历朝历代,都要迁徙百姓到北境呢?
    很简单的问题。
    如果物资都是从南方运输过来,其中损耗之大,超乎想象。
    比如说从交州运粮到雁门,所消耗的成本将是粮食价值的几倍。
    因此,边境必须实现自给自足。
    这就需要大量的百姓从事生产了。
    张辽的职责,就是保护这些百姓的安全,并且抵御异族的进攻。
    几万兵马根本不够。
    现在大冬天的,从洛阳调兵根本不现实。
    “传令并州刺史钟繇,向雁门郡增兵两万,交给张辽统帅。”
    “再命张辽严防死守,不能给异族可趁之机。若是异族真的南下,朕自然会派出大军迎战。”
    刘辩下达了两条简单的命令,给了张辽极大的自主权。
    该做出什么样的判断,该如何行事,刘辩都没有过多干涉。
    如果军令都是从洛阳发出,诸侯都要笑了。
    “对了,河内的防御也不要松懈。”刘辩提了一句。
    现在的河内太守是韦康,军事能力一般般。
    若是冀州兵马来攻,一不留神守不住……
    那洛阳就危险了。
    国都稳,天下才会稳。
    想了想,刘辩将高顺派了过去。
    把军事交给韦康,刘辩不放心。
    一旁的曹昂一一记录下来,这也是散骑常侍的工作之一。
    刘辩身边,还会跟着各种各样的文官,记录着各种事情。
    而能担任散骑常侍的,一般都是比较有背景的世家子弟。
    刘辩没有打算进行改变。
    世家子弟有世家子弟的优秀之处。
    开科举,是为了选拔人才。
    不是说你是寒门就用你,那也要有相对的实力。
    刘辩只是给了这个阶层希望。
    这就是重大的改变了。
    现在朝廷统治的区域,都是以守势。
    慢慢地消化地盘,慢慢地壮大。
    好歹度过这个寒冬。
    不久后,刘辩等待已久的凉州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探路的商队,从西方回来了!
    他们按照刘辩提供的地图,以及张骞、班超留下的资料,一路西行。
    完成了贸易任务。
    三千多人的队伍,只回来了一千多人。
    期间经历了数次打劫,以及水土不服等,造成减员。
    不过他们实实在在地完成了贸易。
    甚至抵达了地中海沿岸。
    刘辩非常满意。
    情报也非常及时。
    如今大汉的经济,处于一潭死水中。
    刘辩也想发展贸易,可惜诸侯们限制了民间的交易。
    只允许世家,以及地方有资质的财阀,往返洛阳。
    如果不是世家的力量太强,诸侯担心屁股不稳,甚至连贸易都省了。
    大家都关起门来发展,或者与周边贸易,就是不想与朝廷打交道。
    刘辩必须突破这种封锁,扩大税收,否则根本养不起这么多军队。
    还有什么比丝绸之路更令人振奋的呢?
    这是一条黄金之路。
    只要运输丝绸、茶叶、陶器、玻璃这些廉价的商品,就能获得十倍以上的利润。
    何乐而不为?
    派出去开路的商队能归来,就是重要的讯息。
    西域诸国,仍然畏惧强大的大汉。
    以前还有一个匈奴与大汉争锋,现在匈奴已经彻底没落了。
    大汉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霸主。
    刘辩读了袁绍的来信,对西行的商队有了一定的了解。
    信件的末尾,袁绍请求回京述职,刘辩也答应了下来。
    丝绸之路的打通,让刘辩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机会。
    因此,他将贾诩找来,着手准备此事。
    “臣贾诩,参见陛下!”贾诩拱手道。
    刘辩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接交代了事情:“文和,凉州传来消息,丝绸之路复通了。”
    “恭喜陛下!”
    “废话少说,朕命你好好准备,随时派遣商队前往西域展开贸易。”
    “是,陛下!”
    贾诩是少府,九卿之一。
    掌山海地泽收入,皇室手工业制造,为皇帝私府。
    简单地说,就是皇帝的钱袋子,和国库区分出来。
    其中玻璃工艺的产业,就是挂靠在少府下。
    刘辩打算趁此机会,充实府库。
    和贾诩的交谈非常简短,但刘辩非常放心。
    贾诩做事,一直以来都很稳妥。
    刘辩没有打算小打小闹,既然要重启大汉的经济,就必须让大多数人参与进来。
    否则光凭借少府和朝廷,还吃不下一整块肉。
    而且人多了,也可以分摊风险。
    刘辩想了想,将朝中重臣都拉过来,商讨此事。
    其中就包括弘农杨氏杨彪、太原王氏王允、京兆韦家韦端等等。
    都是有头有脸的世家大族代表。
    “朕准备组建商队,前往西域贸易,诸位爱卿有没有同样的打算?”
    邀请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臣愿意派出一支商队!”王允第一个表态。
    就连一直滑头的杨彪,今天也是积极参与。
    “弘农杨氏愿意追随陛下!”
    韦端更不必说了,一口答应了下来。
    这些世家大族,后面都会跟着许多小家族,为了维系良好的关系,少不了花钱。
    对于传统世家而言,田产无比地重要。
    而刘辩登基以来,几乎没有赏赐良田,都是给一些财物。
    这些财物,又不是年年都赏赐。
    所以,朝廷大臣都有一种感觉,他们的财富在缩水。
    但又感觉不到问题在哪里。
    再加上粮食价格被压下来了,田产的效益明显在降低。
    贸易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士农工商,这个阶级在大汉早就形成了。
    世家大族当然不愿意去碰商贸,觉得有失身份。
    但他们往往会让家族的奴仆或者家族庶子,从事商业经营。
    毕竟钱财不可或缺。
    “叫上范阳卢氏吧。”刘辩突然说了那么一句。
    意思就是,让各大家族都照顾一下卢家。
    卢家之前的家主是卢植,现在是卢毓。
    卢植身死后,卢家渐渐没落了。
    刘辩不忍心看到这一幕,毕竟卢植对大汉还是有贡献的。

章节目录


三国之少年帝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江山美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江山美人并收藏三国之少年帝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