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星捧月之下,刘辩进入了邺城。
    说起这座河北地区的大都市,刘辩也是唏嘘不已。
    车水马龙,渐渐显露繁华。
    客商一直都是一座城市是否发达的标准。
    来往的客商多了,城市想不发展起来都难。
    幽州和冀州刚回归的时候,不少商人前往北地做生意,都会经过邺城。
    渐渐地,邺城越来越繁荣。
    现在运河的建立,邺城与洛阳的水路沟通完毕。
    来往的客商更多了。
    洛阳是大汉的国都。
    就算分出去一些肉,也轮不到普通人吃。
    哪怕普通人有亿万家产,也不行。
    权贵这么多,不是有钱就能得罪起的。
    所以,邺城就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选择。
    田丰打算照搬孟津港的成功经验,在邺城打造一处码头。
    规模没有洛阳那么大,但是也要足够气派。
    当然,目前还处于规划之中,还需要刘辩的批准。
    田丰估算,资金的缺口会在二十万金左右。
    这还是吸纳了商人的投资。
    国库需要拨款支持。
    然而这一笔钱,恐怕很难凑齐。
    大汉到处都需要钱财建设家园,凭什么给冀州?
    而凭借着冀州的财政,恐怕一辈子都无法完成这项工程。
    冀州太穷了。
    为了安置几十万乌桓妇孺,几乎掏空了冀州府库。
    再加上劳役的事情,冀州不可能拿出这么一大笔钱。
    刘辩的支持,变得非常重要。
    可问题是,在邺城建造大型港口,有必要吗?
    按照田丰的估算,港口大概是设置在漳水边。
    “陛下,冀州为古九州之首,发展起来一定能够反哺洛阳。”
    “不管是劳役还是乌桓妇孺,都需要安置,冀州的确需要这笔钱。”
    田丰苦口婆心。
    就是为了争取二十万金的拨款!
    要不是刘辩太穷,恐怕一口就答应了。
    建设港口,那是好事啊。
    而起以邺城的水路,以后还要贯通到涿郡。
    将司隶、冀州、幽州连成一片。
    建造一个港口,不过分吧?
    刘辩想了想,道:“朕也想发展邺城,可是国库空虚。”
    至于皇室的钱财,倒是能够拿出来,然而刘辩已经花了一笔购买田产。
    要是动用更多,恐怕也要伤筋动骨。
    没有流动资金的话,皇室的日子也很难过的。
    “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刘辩想出了一个办法。
    “请陛下明示!”田丰露出喜悦之色。
    “可以找商人投资。”
    听到这句话,田丰的喜悦就消失了。
    他不是没有这样的想法,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找过了商人投资,所以他才觉得很难凑齐二十万金。
    刘辩笑了笑,道:“邺城之所以没有足够的吸引力,那是因为逼格不够。”
    “陛下,什么是逼格?”田丰好奇地问。
    “格局!”刘辩解释了一声。
    田丰恍然,的确如此,邺城比不上洛阳。
    甚至连长安都不如。
    它的地位仅仅是河北之地大都市。
    但是这和融资有什么关系?
    田丰依旧保持着疑惑。
    “商人逐利,只要给他们看到赚钱的机会,就会蜂拥而至。”
    “邺城之所以没有吸引到足够的投资,是因为地位不够。”
    “若是朕将邺城提升为陪都呢?”
    长安和洛阳被称为“东西两京”,历史悠久。
    洛阳是东汉的国都,而长安是西汉的国都。
    现在刘辩要将邺城提拔到和长安一个地位,意义就不同了。
    洛阳处于河南尹,河南尹的官阶,比其他太守要高一阶,又抵于刺史。
    长安所在的京兆尹也是如此。
    当年曹操还当过京兆尹,为刘辩镇守西都长安。
    现在轮到了邺城。
    邺城在地理上,占据交通要道,水陆通吃。
    作为陪都,的确有资格。
    只要逼格提上来,还怕商人不会投资吗?
    刘辩打的就是这样一个算盘。
    “陛下圣明!”田丰俯首一拜。
    这是替冀州百姓行礼。
    邺城有了如此地位,以后一定会欣欣向荣。
    好处就不必多说了。
    就和画一个圈一样。
    “这下子港口终于可以动工了,恰好运河即将完成修整,几十万劳役空缺了出来。”田丰美滋滋地想着。
    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冀州还发展不起来?
    这怎么可能!
    邺城官员也都露出笑容,这种便宜,捡的不错啊!
    然而这对于刘辩而言,却不是这么简单的。
    几乎是燃烧他的威望,给一座城市做担保。
    就是这种感觉。
    有了刘辩的押注,商人们当然络绎不绝了。
    毕竟洛阳这样的魔都,实在不适合普通人生存。
    陪都就成了选择。
    刘辩想了想,给邺城出台了一个限制政策,那就是不允许洛阳权贵、富商以各种手段加入这场盛宴。
    怎么说呢。
    城市要有竞争力,不能都是那一帮人扩大家业。
    以后尾大不掉,麻烦的还是刘辩。
    邺城就是给没有背景,却很有钱的商人配备的。
    说实话,穷人还参与不到这种盛宴来。
    刘辩也不能真正保证贫富差距。
    这几乎是自然规律一般。
    本来皇权就是最大的不公,刘辩不会自己打自己的脸
    大权贵、大富豪的出现,是必然的趋势。
    只不过,刘辩也会通过各种手段,将他们的钱财掠夺到国库。
    最简单粗暴的,就是税收了。
    大商人必须征收重税!
    以后再弄一些乱七八糟的奢侈品,肥皂、玻璃制品之类的,赚取富人的钱财。
    阶级需要保留,甚至维护。
    刘辩在邺城逛了三天。
    田丰运用刘辩的办法,透露了一些风声。
    大商人蜂拥而至。
    短短时间内,就凑出来二十万金,甚至还有盈余。
    接下来,恐怕还会有外地的大商人抵达。
    田丰会按照计划,向他们推广其他项目。
    反正就是要赚钱!
    互利共赢。
    等到资金充沛,田丰拿出图纸以及奏折,向刘辩请愿,给港口取一个名字。
    刘辩想了想,写下了“铜雀台”三个字。
    “铜雀台?”田丰郁闷了半晌,并没有多说什么。
    只是感觉没有创意。
    直到马钧勘探,港口进行动工的那一天。
    秘密才被发现。
    竟然挖出了一只栩栩如生的铜雀!
    田丰觉得不可思议。
    是巧合吗?

章节目录


三国之少年帝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江山美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江山美人并收藏三国之少年帝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