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命人将这些画作,张贴到洛阳广场上。
    并且每个画师都署上名!
    什么叫功成名就?
    这就是!
    船队上的小画师,可以吹一辈子了。
    他们的作品不仅被刘辩收录,而且还传给朝臣阅览。
    最终还署名公示!
    这是何等地荣耀啊!
    一时间,文人雅士开始重视这个职业。
    以前的壁画师很辛苦,在大汉也不怎么受到尊重。
    佛教兴起以后,壁画逐渐被重视。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壁画,以佛教居多。
    比如敦煌莫高窟。
    可在大汉,佛教才刚刚起步,壁画这些玩意,留存的很少,更别提佛教的壁画了。
    刘辩的宗旨,就是将“书画”推广出去。
    这年头,谁还用竹简啊?
    普通纸张的价格,已经被刘辩压到了白菜价。
    贵的是宣纸。
    大汉文化复兴的意义,也很重要。
    可惜这么好的事情,还是被有心人利用了。
    随着海市蜃楼画作的流传,一则谣言随之兴起。
    画作中,士兵兵戈相向,一地尸体。
    断壁残垣,令人触目惊心。
    “莫非这预示着朝廷南下不顺?”
    不知道哪个术士说了一句,整个洛阳都沸腾起来了。
    对啊。
    若这真是海市蜃楼,一定是上天给朝廷启示。
    南征会遇到各种困难!
    要知道,当初秦朝南下交趾,几乎派出了全部的精锐,堪堪打下南方。
    后来秦朝消耗了过多的人力物力,帝国分崩离析。
    莫非大汉也是如此?
    百姓们越来越震惊,士子也是忧心忡忡。
    最终竟然闹到了鸿都门学!
    作为大汉的最高学府,鸿都门学是知识圣地,本不该有迷信的思想。
    可是郑玄听了都有点心慌,并且亲自前往广场观摩画作。
    越看越心惊!
    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他将此事压在心里,找了一个机会和蔡邕诉说。
    “伯喈,城里都在流传,陛下此次南下,恐怕会遇到危险,你怎么看?”
    蔡邕现在越来越苍老,按照历史进程,他早就是一个死人了。
    只不过大汉国运昌隆,刘辩气运逆天,将蔡邕挽留下来。
    “陛下洪福齐天,任何险境都无法击败他。”蔡邕坚信道。
    “伯喈,你可不能糊涂啊!”郑玄突然激动起来,“大汉蒸蒸日上,经不起任何的意外和折腾。”
    “在即将统一的紧要关头,更不能让陛下以身范险。”
    蔡邕转念一想,觉得郑玄说的也有道理。
    别看大汉只剩下交州、益州两个地方没有收复,可是随便一个陷阱,刘辩都有可能中招。
    而且交州那种地方,是刘辩千金之躯能够去的吗?
    万一起了毒雾、疟疾什么的,根本防不胜防。
    为了大汉考虑,郑玄认为,朝廷应该推迟南征。
    他将自己的想法和蔡邕分享了。
    后者长叹一声。
    “想要劝说陛下,恐怕这很难。”蔡邕露出犹豫之色。
    “朝中的大臣,就是失去了锐气,连进谏的勇气都没有了。”郑玄不屑道。
    他也希望朝廷尽快收复益州、交州,可是绝对不能冒险。
    大汉的国运,不能葬送在这里。
    “康成,你可不要胡来,陛下不会同意的。”蔡邕无奈地摇摇头。
    “唉,总要需要先行者,若是你不做,我不做,谁来劝陛下?”郑玄长叹一声。
    要不是为了大汉,他也不想以身范险。
    到了这个年纪了,需要的是安稳,不管是为了家族,还是为了自己。
    可是郑玄仍然心有不甘。
    “陛下的才能,远在你我之上,这些事情陛下会考虑清楚,不用你我操心。”蔡邕劝道。
    郑玄当然知道!
    “若是陛下不愿意推迟南征,可以改换一名统帅,代替陛下南下。”
    郑玄已经做好了退一步的方案。
    或许这才是他最终的目的。
    朝廷若是换一名统帅南征,哪怕失败了,以大汉的底蕴完全可以支撑过来。
    郑玄一点也不担心这一点。
    只要不是刘辩领军,那朝廷有好几次南征的机会。
    不怕拿不下交州、益州!
    刘辩御驾亲征,太危险了。
    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郑玄不敢想象。
    太子还年幼,根本支撑不起整个大汉。
    而且大汉被刘辩搞得“一团糟”,除了他真的没人能够统治。
    光是经济学,就能吓死下一任皇帝。
    刘辩扶持了商人阶级,征收重税,让他们为大汉赚取财富。
    可是也导致了他们的膨胀。
    刘辩利用各种手段,从富人手中掠夺财富,形成了平衡。
    可是下一个皇帝呢?
    还能维持这种微妙的局势吗?
    对付商人,一刀砍了似乎是最好的办法。
    只有刘辩有耐心和商人们斗智斗勇。
    当然,大汉也可以没有商人,可是过剩的生产力怎么办?
    比如洛阳生产出来的各种物资,如果没有商人进行流通,恐怕都会烂在手里。
    百姓的积极性会逐渐降低,导致连锁崩溃。
    郑玄当然考虑不到这一点,但他认同一件事,大汉不能没有少帝刘辩。
    否则大汉将会再次经历一次乱世。
    刘辩又不是一个老实的皇帝,哪里有战争,他就跑去哪里。
    郑玄怎么可能不担心!
    因此,他拉着蔡邕,来到了皇宫,准备劝一劝刘辩。
    刘辩一听说这件事,忍不住笑道:
    “鸿都门学是大汉最高学府,怎么还让流言如此肆虐?您老人家不去整治鸿都门学,反倒是来找朕麻烦来了。”
    郑玄心里咯噔一下,他知道这条路不好走,可他必须试一试,否则不会甘心。
    “陛下,不管是推辞南征,还是换一名将军南下,对于大汉而言,都是有好处的。”
    刘辩挥了挥手,道:“百姓更期待天下一统,朕也是,一刻也不想等。”
    “朝廷筹备了这么久,不会因为任何流言而改变。”
    郑玄感受到了刘辩坚定的意志,大概正是如此,刘辩才能收拾灵帝留下来的残局。
    “陛下,您想过一个问题没有,若是您出了事,大汉该怎么办?”
    刘辩没有责备郑玄口无遮拦,毕竟人家也是好心。
    他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
    “朕乃天命之子!”

章节目录


三国之少年帝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江山美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江山美人并收藏三国之少年帝王最新章节